找到相关内容1498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世界各国的佛教(1)

    实系渊源于中国。国人虽然稍受感染,群起谈禅,大都学无师承,师心自用,不能真正了解禅宗。我们对此,实有无限惭愧,不胜怅惘的感叹!  总之,要研究世界性的佛教,日本佛教虽然传自中国,但千余年来,它已的确...正法”之意。《禅苑清规》称尊宿住持谓:“代佛扬化,表异知事,故云传法。名处一方,续佛慧命,斯曰住持。初转法轮,名为出世。师承有据,乃号传灯。”   1.住持和尚的产生: 住持是僧众们推选出来的,必须...

    南怀瑾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5367821.html
  • 试论中国近代唯识学思潮的源流

    界的佛教学者,向上追溯,大多数人与作为近代唯识学重镇的“支那内学院”都有一定的师承关系,现当代中国佛教学者所取得的成就,毫不夸张地说,在很大程度上,乃唯识学注重理性思辨的风格所赐也。  前辈学者陈寅恪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3567851.html
  • 试析洞山禅法之特质(上)

    师均是洞山师事过的。独有第四例为洪州门下盘山和尚,与洞山老人并不存在任何师承关系,而洞山能举其上堂之公案,亦足可见出洞山在禅法上的圆融无碍。举古德之公案供学人参究,不但为禅门提供了适合不同根器的教材,...

    蔡日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94567861.html
  • 宋代的信仰性佛教及其特点——以大足宝顶山石刻的解读为中心

    柳本尊传》来看,柳本尊的密法并无明确师承,并不是真正的密法。传文中“专持大轮五部咒,盖《瑜伽经中略出念诵仪》也。诵数年而功成”,说明他所修的密法,只是数年持诵《瑜伽经中略出念诵仪》。尽管《瑜伽经中略出...

    侯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23168070.html
  • 《摄大乘论》探索

    第七识为阿陀那识说,被此段论文无情的粉碎。总而言之,真谛三藏虽弘扬二兄弟的唯识教,但他的唯识理论在许多地方却与二兄弟的唯识思想矛盾,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外有二,第一是真谛三藏学无师承,没有根底,仅凭...

    智德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73268107.html
  • 汉传佛教寺院的日常行事五 (寺院的法会)

    焰口”。乾隆六年(1741),宝华山福聚又根据德基本作《瑜伽施食仪观》。另外,还有寂暹著有《瑜伽焰口注集纂要仪轨》。  由此可以看出,施食一法从来禀受师承,不出一家,于是导致诸本大相径庭,彼此纷纭,莫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01368227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鼎盛时期的作品。此外,天台宗的“四净上”说到底渊源于何经典呢? 挂名智者述的《仁王般若经疏》序文的作者晁说之简述了一篇“净土略因”收集于《乐邦文类》中,该文提到: 吾天台智者大师承圣贤之后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隋唐佛教史及汉传佛教大乘八宗

    开展  中国佛教经南北朝时期的拓展发扬,随着隋唐的统一,在政治稳定、经济繁荣、文化融和及帝王的护持等条件下,使得佛教经典翻译更有系统,义理更为明确,南北各学派的思想学说特色更加明显,且因各有师承、专重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668248.html
  • 天台宗与华严宗之关系

    多能,著述宏富,均为中国佛教史上富有创造性思想的著名人物。二人虽各守门户,互有论难,然澄观受学于湛然,故二人实亦有师承关系。据赞宁《宋高僧传·澄观传》,澄观于十一岁出家以后,首诵《法华经》,并尝于大历...

    董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1268325.html
  • 依师和皈依三宝

    依师和皈依三宝  陈泉州  一 依止上师  一、依止上师的重要性  世间一切技艺均有师承,而佛法就更需善知识指引。密乘尤重上师传承,一般而言,一切密法都须从上师处获得清净法脉传承,才能起修;否则,无论根器多利,多么努力,都不会收到法益,反而会因盗法之过而受护法惩罚。因而在密乘依止上师为修道之根本。若先不得上师加被,如无根之树,一切向上之果皆不得成。  《弥勒请问经》云:“弥勒,当知诸声闻、缘觉...

    陈泉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3868595.html